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区政协教育组围绕我区中小学校思想政治课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基本情况是: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各中小学愈加重视思政课教育,全区现有61所中小学校中,有思政课教师599人,占教师总数12.9%,其中小学446人、初中113人、高中40人;思政教师专职率为35.3%,其中高中思政教师专职率100%;注重将爱国主义教育和本土优秀文化融入思政课,创新开发优质思政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进一步显现。但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如下问题:
一是思政课“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应试教育冲淡思政教育的惯性较大,学校对思政课的师资投入、教学研究力度还不够大。
二是全科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机制尚未形成,非思政课教师虽然认同课程思政理念,但并未在课堂教育中将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每节课都是思政课”还未形成共识,非思政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尚难评估。
三是专职、兼职、特聘等相互补充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尚未形成,力量不足、年龄偏大、兼职较多,培训研修较少、缺乏交流研讨、“干巴巴、硬邦邦”的思政课方式往往引得学生抱怨。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堂思政课,育人大舞台。为此建议:
1.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建议区教育局党工委每年定期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明确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作为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带头抓思政课建设,带头给学生讲思政课,带头落实好全科、全员、全过程育人的具体举措,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第一个台阶,为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提供组织保障。
2.建设强有力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教之本在师。要把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作为“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名师辈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采取培训转任和新招录等办法,统筹解决好思政课教师缺口问题,逐步提升专职思政教师比例,尤其是农村学校的专职思政教师。建立思政课教师轮训制度,定期组织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实施思政课骨干教师提升计划,培养思政学科带头人,建立德育名师工作室。加大思政课教师激励力度,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
3.打造独具特色的精品思政课程。围绕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的目标,建议由区教育局牵头,区教师发展中心具体实施,组织精干师资力量,打造既“有意义”又“有意思”,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的精品思政课程,共享优秀思政课程资源。注重在“四史”学习教育中讲好思政课。“四史”为思政课提供了生动素材和鲜活案例,尤其百年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将“四史”学习融入思政课堂,引导青少年用历史的眼光,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在社会实践中讲好思政课。打造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和思政研学线路,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生产线,到农田体验农民劳作,到湿地感受生态保护,到军营观看战士训练,激发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组织青少年参加绿色环保、爱心助残、文明劝导等志愿活动,引导青少年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履行社会责任中成长。坚持在挖掘区域特色资源中讲好思政课。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关注本土特色资源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用好我区红色文化资源,在桂子山烈士陵园、六合抗日斗争展览馆、渡江胜利公园开展现场教学,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最美六合人”等本土先进人物事迹,传递道德力量;利用雨花石博物馆、六合民歌博物馆、六合农民画展览馆等文化资源,让孩子们接受本土文化熏陶,展现六合人文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