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让老年人融入到数字化生活中的建议
作者:郑金江
发布时间 :
2022-01-02 发布单位 :
点击数:5189次
随着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老年人的数字化生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让老年人融入到数字化生活中,已经成为绕不过去的话题。尤其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互联网+”的模式越来越来多,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场景都离不开智能手机,迫使一些本不想触网、一些不会触网的人们,尤其是老年人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去触网,否则就会带来许多尴尬和不便。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0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8.88亿人看短视频、6.38亿人看直播,短视频、直播正在成为全民新的娱乐方式;8.12亿人网购、4.69亿人叫外卖,全民的购物方式、餐饮方式正在发生悄然变化;2.39亿人使用在线医疗,在线公共服务进一步便利民众,5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为28.0%。
老年人由于受到生理因素的制约,出现学习能力下降、肢体动作反应迟缓、记忆力衰退等特征,很多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或者不会使用APP。除了存在这些障碍外,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老年人的数字化素养难以匹配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一是老人怕被骗,怕误操作带来损失,怕受网络传递虚假信息的误导等等;二是“互联网+”的模式似乎对老人不太友好,不太适合老年人的操作;三是老年人自身对数字化生活需求并不强烈,因而学习愿望并不高。
为此,建议:
1.加大对老年人的应用培训,消除数字鸿沟。老年大学以及街道、社区可以为有需求的老年人,多组织一些小型化的实际操作培训班和交流平台,以实际操作为主要内容,如从安装手机应用到扫码点餐,从网购车票到防网络诈骗等等,而老年人的家人和子女也应主动、耐心进行指导,使得有能力学习的老年人,可以在年轻人的帮助指导下,逐渐自主掌握相关操作技巧。
2.公共服务场所应主动设置便利措施帮助老人。需要承认的是,不论老年人如何加强学习,日新月异的科技变化和不断丰富的功能设置仍会让不少老年人在使用智能设备时犯迷糊,因此一些诸如城市地铁、康复医院、养老金中心、水电费缴纳窗口等老年群体较多的公共服务部门应该主动及时设置便利措施帮助老人,例如设置咨询台、配备志愿者岗位、针对老年人群体办理业务坚持科技与传统方法并行的举措,为老年人群体参与公共生活兜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