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六合支部:关于突出载体建设推动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作者: 发布时间 : 2019-01-03 发布单位 : 点击数:6277

根据区政协年度协商计划,为进一步助推我区创新发展,区政协成立专题调研小组,分批组织科技部门、区属园区及高新企业负责人、高层次人才座谈交流,赴区内外部分园区、企业调研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环境建设和企业自主创新等方面情况。围绕促进我区创新载体建设,形成如下建议。

一、成绩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紧扣创新名城建设,强化规划引领,深化推进机制,细化政策扶持,激发企业动力,创新发展质效稳步提升。一是组织领导有力度。区委主要领导亲任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推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事项。增设科技创新产业推进组和“两落地、一融合”推进办公室,全方位服务全区科技、人才及产业融合发展。二是政策环境有保障。出台《关于聚焦创新名城建设促进科技创新的实施方案》,印发14个配套文件,对企业或个人自主研发、引进吸收创新项目和技术以及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和奖励。科技创新基金规模达3亿元。三是载体建设有突破。组建六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整体规划面积34.22平方公里,建成新城雨庭广场2.9万平方米科创中心,在孵企业11家。四是工作推进有成效。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51家,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98%,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30项。

二、问题

1.政策落地需要提速。纵向看,尽管区“聚合计划”等政策拉齐了此前的人才政策短板,但兑现滞后,列入预算安排的创新名城建设资金中,市级专项资金到10月份区转拨进度为67.7%,区级专项资金到10月份拨付进度仅4.32%。横向看,在科技创新金融支持方面尚存在空白,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科技创业风险投入机制;少数既有的扶持政策与市域内其他区相比,奖励额度仍然偏小,如优秀创业项目、创业孵化补贴等;个别外地已经执行的政策不能完全为我所用,如首购首用。

2.创新载体配置不强。围绕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搭建技术、产品、人才公共服务平台没有实现“零突破”;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代办法律咨询、工商注册、财税、审计、知识产权申请和保护、创业贷款、路演等各类导师型、“一站式”服务不充分;全区缺乏专业产业发展加速器来承接孵化项目落地,在建的科创园一期建筑层高在3.9-4.5米之间,不能完全适应产品中试等加速器要求。

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到10月份,全区新型研发机构签约数、备案数以及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培育、关注数量在全市位次靠后,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占全市1.8%,新型研发机构通过市级备案仅1家;企业自主创新主动性不足,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仅为1.8%;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偏少,今年以来技术合同成交额3.3亿元。

三、建议

1.聚焦聚力载体建设。调整优化高新区体制机制,赋予高新区实体化运营空间。拓展载体增量空间,采取调剂和租用方法,将雨花石馆、茉莉花馆、紫金银行办公楼等闲置场馆场所调为备用;制定清理低效闲置用地具体方案,对低效用地企业进行全面甄别,对丧失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腾笼换鸟。优化经济开发区科创园二期工程建设,重点设计建设满足一定层高和荷载要求、具备一定生产条件的加速器,不宜建设只满足办公条件的研发办公楼。注重多元化发展,尝试引进第三方成熟的管理营运团队,对资本雄厚、有意愿进入六合进行孵化器自主运营的专业团队予以支持。

2.强化项目引进和本土人才培养。提高招商方式针对性,与行业协会开展招商合作,加大区外相关科创孵化器毕业项目的引进。完善项目引进评估机制,在区级层面建立每月项目调度评估机制,对拟引进或有意愿落地的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充分利用六合中专校资源,通过定向委培方式,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所需的技能人才队伍,对于校企联合开展订单式、师徒式等人才培养给予政策支持。

3.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建立科技创新联络员制度,选调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挂钩规上企业和重点成长性企业、科技人才项目,帮助协调解决科技创新方面问题;增强部门服务主动性,按政策及时审核、认定、兑现相关扶持资金,消除企业疑虑;在优秀创业项目奖励、创业孵化补贴等方面补齐与市域内其他区的差距,进一步优化住房安置、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健康医疗、个税缴纳等扶持政策;建设科技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培育发展导师型、“一站式”服务平台,打造科技企业行政审批“绿色通道”。

4.力促科技金融合作。建立科技创新基金与社会风投基金联动机制,采取科创基金按比例注入方式,吸引社会风投基金跟投;推动驻区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科技保险公司等科技专营机构,通过丰富订单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金融产品,满足科技企业个性化需求;尝试在政府科技经费中列支专项经费,通过对科技银行、科技保险公司的企业贷款实行贷款贴息和科技保险补贴,降低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准入门槛和融资成本。

5.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议区委区政府引进有资质的设计院,如江苏省环科院、南京市市政设计院等与蓝深公司、赛莱默等企业联合设立分支机构,推动泵业企业从单纯的制造向产品加服务发展。以南京三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设立公共服务平台,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生产厂家提供检测服务,集聚行业上下游产业。

6.落实创新产品“首购首用”政策。制定《南京市支持创新产品推广示范实施办法(试行)》细化措施,对政府投资项目探索实行首购首用等方式促进企业创新产品的应用。建立创新产品首购首用保险补贴机制,对实施首购首用活动的采购人给予保险补贴,帮助企业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使环绿公司新能源环卫车、丰彩公司高性能水性漆以及贝特空调公司转型升级产品畜禽粪便有机废弃物智能一体化处理设备等一批创新产品在我区优先采购和使用,打开本土市场。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