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现“老树发新芽”?区政协带着问题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在南京特种电机厂有限公司的精加工车间,数十台自动化生产设备正在高速运转,整个生产流水线仅需数名操作员监管,拓展了智能化的升级路径。南京固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坚持“主业+创新”模式,一边依托主导业务稳住基本盘,一边敏锐捕捉市场新需求,成功开发出高附加值新产品,以“创新突围”的姿态打开新局面。然而,一些企业受困于资金、技术、人才等多重瓶颈,至今仍未迈出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
9月29日上午,区政协召开五届四十五次主席会议,围绕“提升转型动力,推进六合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开展专题协商议政,力求切中实际,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区政协主席孙宇瑾主持会议并讲话,区政府分管副区长谷建章,区政协副主席王谷权、赵久峰、邵辉、沈茜、张弛,秘书长潘永奇参加会议。
厚植沃土 培育产业生态
近年来我区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作为重要支撑,构建形成了层次分明、融合互促的“4+5+3”现代产业体系,不断促进新旧动能协同,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区工信局在通报工作情况时指出,目前我区工业经济发展还存在产业转型升级乏力、智改数转深度不足等堵点问题,建议下一步要坚持问题导向,实施梯度培育,构建优质企业矩阵,深化产学研融合,并通过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精准滴灌 破解成长烦恼
在工业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新旧动能如何顺畅衔接?街镇工业质效如何突破瓶颈?龙头企业如何发挥更强带动力?面对我区存在堵点难点,区政协经科委提出聚焦动能转换、强化梯度培育、推动能级提升、深化创新赋能、优化要素保障等一系列务实对策,为区域发展描绘新路径。
区政协委员柯俊结合调研所见所思,提出对标先进激发转型自觉、分类指导激活企业动能、多元赋能破解要素瓶颈、创新生态培育发展能力等建议。李晴委员在发言时建议。强化政策引导与精准扶持、激发创新活力与主体作用、明确主攻方向与路径选择,引导企业“转得好”。
根深叶茂 凝聚发展动能
谷建章表示,对照长三角先进地区发展标杆,六合区的工业经济还存在传统产业转型动能不够强劲、新兴产业“有苗缺林”等问题。他指出,要锚定“能级跃升”,在筑牢产业根基上破局突围,坚持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要聚焦“创新驱动”,在激活转型动能上精准发力,推广“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全球解题”模式,深入挖掘更加多元化的企业需求。要突出“服务升级”,在优化发展生态上提质增效,聚焦企业审批、要素保障、政策兑现等关键环节,打通堵点、解决难点,让企业在六合投资放心、发展安心。
孙宇瑾在讲话时强调,要聚焦创新驱动,点燃转型升级“主引擎”。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特别是依托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要突出集群发展,打造提质增效“主阵地”。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 推动产业集聚、企业集中、功能集成。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工程,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要坚守绿色低碳,把牢可持续发展“主动权”。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环保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推动产业结构向轻、向优、向绿调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高效的政务服务和精准的政策供给,为绿色、优质项目落地生根提供沃土。